无私奉献也要懂得忙里偷闲
如果家中有久病老人,身为子女不但要关心患病的一方,对于照料者也应该多加关注。子女也应主动承担部分责任,要适时替换照料者的“任务”,让照料者得到一个恰当的休息。
照料者首先要意识到照顾有慢性病的患者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要懂得依靠身边的亲人,不要事事都包办。对于照料者而言,也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不能一味地无私奉献。因为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更好地照顾身边的病人。同时,在照顾病人时,也给自己适当的放松时间,这样做可以舒缓身心的压力,排除焦虑感。
有研究指出,如果长期照顾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相对较低,患有心理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而我们常常习惯地只关注患者的情况,其实,照料者也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注。专家表示,对病情的了解可减少照料者的“内疚感”。
照顾病人最好是要了解病情
专家表示,对于照料者来说,他们会希望病人在自己的照顾下变得越来越好。如果情况相反,不少照料者就会产生内疚感,并加以自责,会出现如“为什么我这么尽心照顾病人,但他还是不好呢”的想法。如果这些自责、内疚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伴发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种种问题。因此,对于照料者来说,减少内心的自责和内疚感是很重要的。
专家指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伴侣的病情有所了解,并适当掌握一些针对疾病的护理办法。对于一些目前来说医学还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比如老年痴呆,如果患者的病情渐渐加重,要认识到这是疾病的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自己照顾不佳所造成的,照料者无需感到自责和内疚。
(家庭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