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文奇
疫情发生以来,延津县马庄乡堤后村的服装企业老板常彦新将企业转产复工,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转产,改成“防护服”生产线,每天可代加工1000套医用防护服,有力地支援了抗疫一线。
两年前,家住马庄乡堤后村的服装企业老板常彦新,响应县政府返乡创业号召,入驻政府扶持的“扶贫车间”加工外贸服装。得益于免房租、贫困户工资奖补等优惠政策,两年时间,不光带动了12名贫困户就业,常彦新的公司月营业额也已达近百万元。对此,常彦新和他带领的贫困户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直心怀感恩。
疫情发生后,看到全国医院防护服十分紧缺,常年做服装加工的常彦新想,自己是加工服装的企业,既有设备又有熟练工,能不能尝试转型加工防护服,从而为卫材企业减轻一些压力。
常彦新迅速联系到长垣市专业生产医用防护服的一家企业。经过对接,对方给予肯定答复:“你们具备代加工条件。我们可以提供原材料,你负责加工,再交由我们验收并消毒处理,但加工环节一定要达到标准才行。”2月10日,常彦新与对方签订代加工协议后,带着原材料回村。
马庄乡政府全力支持扶贫车间转产复工。该乡卫生院定期到车间进行环境消毒,排查所有员工生活轨迹并实时更新。该厂员工都配备了全套防护装备,并按规定加大了工位距离,第二天,车间就由服装加工厂“秒改”防护服生产线。如今,这里的工人每天可为卫材企业代加工1000套医用防护服,有力地支援了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