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苦楝子花香还没散去,石榴又悄然绽红,在一紫一红映衬下,立夏携着红火的五月姗姗而来。
时节虽说刚跨入立夏门槛,麦田里的小麦早有点迫不及待,如喜爱换装的少男少女,早已由青绿色变成淡黄色,它们耐不住内心的亢奋,挺着成熟的纤细身躯满田野展示淡黄新装,随风轻盈起舞,带着自然浪漫气息。
每到这时,我都想赶回老家的黄河滩,站在堤坝上远望滩区千亩麦田,敞开嗓子喊上几声“麦子”,让声音扩散游荡在麦田之上,随奔流不息的黄河水一样欢畅。然后突然发觉,自己离开农村二十多年,内心念念不忘的还是这小麦。
立夏时节,小麦开始扬花孕穗。我最喜欢这时期的麦子,那些细碎的麦花零乱地挂在麦穗上,麦田里便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虽然显得不起眼,却别有一番意境,微风徐来,细麦落轻花。早前麦子处在拔节期,跟孩子发育一样,有“发育”快的提前长出幼穗,但在青绿色的麦田里很不显眼,大部分小麦还耷拉着细长的叶子。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小麦扬花孕穗期,农村人心里时刻装着的是天气变化,如突然来一场大风或遭遇阴雨天,便会影响麦子孕穗,一年的丰收便化为泡影。往往这时期,天气却多变化,不幸的意外会随时而至,“风调雨顺”成为大家最幸福的念叨。
麦子似乎没有感受到这一切。此时,它在享受孕穗期的幸福,如一位受孕的母亲,在以生命创造生命。同时她也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在守望中坚守好收成。
上小学时,学校前后都是麦田,因邻着村庄和村里的土路,麦田都是一些小块地拼凑而成。我们上学为少走两步路,常常从麦田地头穿越。当小麦子粒开始满仁即将成熟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一到下午放学时,便坐到地头揉青麦仁吃。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子,折一个麦穗放在手里,然后用小手揉搓一番,一直揉到剩下包裹麦仁的薄麦皮,用嘴轻轻吹去,露出饱饱的麦仁,没有任何犹豫,一把倒进嘴里,轻轻嚼起来,感到这世界上再没有比麦仁好吃的美食。
新鲜的青麦仁有一种浓浓、甜甜的乳白色的汁,放在嘴里嚼几下特别香甜。生吃青麦仁的时候淡淡的香甜味道十分浓郁,如果青麦仁做成稀饭,新鲜、劲道的麦香味道让人回味悠长。
更多的时候,我站在校门口观望麦田,不经意间把小学生活与麦子联系到一起,总感到自己就是一棵麦子。麦子从冬到夏由青苗到收割用了三个季节,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由一个7岁孩童到12岁少年用了5个春秋,这是一个多么相似的生命过程。
考初中时正逢六月天,麦子刚刚进入收割期。一进入五月,我们开始紧张备战中考,麦子在孕穗、杨花和灌浆的生命转换中成熟。当丰收的麦子装进粮仓,我也收到上初中的通知书……
一年年收种的麦子,我也褪去了青涩,两个手掌上的硬茧子,让麦子感受到我坚强的成长。终有一天,我离开麦田走进了城市,我又把小麦带进了城里,准确地说是麦子的影子,因为我的生命源于此,系于此。
疲于奔忙的时候,我常想起人生这一行程,不正是和麦子一样吗?麦子成长经历的冰雪雨霜,不正是我们的人生所经历的?麦子一路走来,一直倔强前行,就拿初夏前后的孕穗来说,她从没有在意失败,也没有想到屈服困难,更没有在意风风雨雨,而是在默默中酝酿完美结果,不负大自然馈赠,不辜负生命这一程的相遇。
“五一”假期,我回到老家处理一些事情。一个战友正在麦田里浇地,邀请我到他的麦地里观光。高温天气,又没有树荫遮挡的麦田,我知道此去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欣然前往,毕竟一身筋骨多年没有晒晒了。头顶大太阳,站到麦田里,我突然想应把午饭开到麦田的地头,对着麦子喝上几杯,叙叙旧。
战友顾不上洗去两腿泥,开车跑到村里买回了酒菜。我们寻一处桐树树荫,在落满桐花的地上摆开酒菜。几杯酒下肚,望着不远处的小麦静立在高温之下,犹如沉思经年往事。恍惚间,我又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年在麦田间劳作……
一阵轻风吹过,一朵桐花掉落在身上,翻个身又懒洋洋落在地上。又是一年立夏,想着麦田里这些往事,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把人生活成麦子,才是真正的成功。
□韦德涛(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