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1年3月11日 星期

葱事儿


□牛新印(新乡县)

柳树寨村是个大村,有4000多口人。侯小明在村子里流转了将近200亩土地,搞了一个家庭农场,每年一半土地种小麦和玉米,一半土地种蔬菜。种的蔬菜有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哦对了,去年他还种了几亩大葱。

侯小明今年40多岁,人如其名。长得黝黑,中等偏上的个子却细胳膊细腿,看上去不堪重体力劳动,可做起事来麻利得很。一双不大的眼睛,眼珠转得比常人快很多,透着机灵。

侯小明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后经县农业农村局多次培训,成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在种植上很有一套。

他种植的百十亩蔬菜,虽称不上有机,但也可以说是无公害,每年无论价钱高低、市场行情咋样,几乎不愁销路。

侯小明常说:“产量高低,在天气在管理,而品质好坏在良心。”

去年是个好年景,无论种啥都高产,价格也都高,尤其是大葱。

去年的大葱可是贵得要命。

好多村民蜂拥至侯家买大葱,可去了好几次都空手而返。

侯小明70多岁的老母亲,坐在家门口总说:“俺孩儿不在家,我也不识数不认称,等俺孩儿回来吧。”

你家葱再贵,啥价就啥价,也不能捂着不卖呀,还是等更高的价格不是。

“一年四季都买你家的菜,你是看价格涨了。涨就涨,可你不应该不卖啊,都是乡里乡亲的。”“唉!小明这货,精得很!”“以后再也不买他家菜了。”“他家不卖咱还不吃葱啦?咱到镇上去买!”

事情一传开,好多村民一肚意见,对侯小明也有了看法。

省城的一家医院里,侯小明和老婆愁容满面。

“你就在这安心地住着吧,我回家找人把今年咱种的大葱卖了好给你治病。今年幸亏老天爷长眼,大葱价贵,卖了大葱,咱也就不缺多少钱了。”

“不!大葱不能这么卖。你想想咱种这么多年菜了,哪年不是街坊邻居买的?再说咱又不是贩葱的,不能让大伙吃这么贵的葱啊!”

“今年的大葱我想好了,还是像往年一样,八毛钱一斤卖给大伙吧。”

“你说啥?你傻啊!超市都卖到七八块钱一斤了!如果这样,十几万块钱没有了!再说你的手术费还差这么多。这可咋办啊?”

“借借吧,等我病治好了,明年好好干,两年咱就还上了。”

老婆无语。

侯小明和老婆在病房里悄声商量着。正当村民准备结伴儿去镇上买葱的时候,村委会的大喇叭里吆喝开了:“各位村民注意啦,咱村侯小明因家里有事,现委托村委会帮助销售大葱,每斤八毛钱。请广大村民互相转告,来村委会购买。”

“啥?小明这孩儿是咋想的?八毛钱一斤?不会吧!”“今年大葱这么贵,听说超市都卖七八块钱一斤呢。这样卖给咱村民,小明可得赔十几万块钱!”“小明家庭情况也一般啊!咋出手比咱村那几个大款都大方呢?”“侯小明这人还真不赖!”

大家都开始为侯小明点赞。

好多村民抱着买回的大葱,在大街上纷纷议论。

“今天买葱时咋没看到侯小明呢?”不知谁这么一说。

大家这才觉得真的好久没有在村子里看到侯小明啦,有几个买过大葱的村民就去找村委会主任问情况。

村委会主任看捂不住啦,无奈地告诉大家:“侯小明在10月底收完地里的菜,把麦种上后,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县医院检查。现在在省城医院里住着,前天托人捎信给我,让村里把他家的大葱按往年价格卖给大家,别耽误大家过年吃葱。具体啥病,捎信的人也没说清楚,只说光手术费就得20多万元呢。”

大家听完都黯然神伤。

不少村民把大葱送回家后,又都拥向了村委会。

“不行!侯小明这么重情重义,再说村里的困难户,哪个没有免费吃过他家的菜!谁家有个灾啊难啊的,侯小明不都出手相助?”“对!咱大伙也得帮小明家渡过这个难关!”

一呼百应。

处理完侯小明家的大葱,第二天,村委会主任和两个村民代表去了省城,找到了侯小明住的那家医院。

在医院的病房里,村委会主任和两个村民代表将头天晚上全体村民捐的20万元治疗费和卖大葱的2万多元钱,硬塞到侯小明老婆的手里。

面对着村委会主任的安慰和鼓励,看着大伙捐的手术费,躺在病床上的侯小明和一旁的老婆,眼泪汪汪的。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