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合河石桥

□李祯山(新乡市)

踏着秋天的凉爽,我又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合河村,再次目睹村北门外石桥的芳容。

远远看到石桥好似一条飞虹,横跨卫河之上,不远处看到从西流来的小丹河水与从北流来的百泉河水,在这流入卫河,三河在此相合,故曰合河,合河村由此而得名。

走在桥上,脑海里涌现石桥的点点滴滴,这是一座明代所建的桥,已经历了近500年春秋,尽管年代久远,但始终没有桥名,当地人常称为石桥或合河石桥。

石桥为南北走向,桥长47米,宽6.5米,高6米,是我省现有为数不多的七拱石桥,其造型优美,建造工艺独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故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看到石桥两侧粗壮的条形青石栏杆,朴实大方,不呆板,桥面两边用青石铺面,桥中间铺有2米多宽的条形红石,青色与红色相互映衬,漂亮极致。桥面长年历经风吹雨打、太阳暴晒、车马碾压、行人践踏,桥面已磨得蹭光发亮,鲜艳照人。抬头观望,河两旁杨柳错落有致地日夜守候着石桥。望着那一排排微黄的玉米杆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挺立着,身上都插着“大棒槌”,这是收获的季节,是秋的气息,也为石桥增添一丝秋色。

秋风吹来,仿佛听到石桥在诉说自己劳碌的经历。是啊!石桥及卫河,在明清时期,是漕运的重要枢纽,向北部边防运输军队和军需物资的主要干线,为巩固北部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漕运、商运仍频繁,帆樯往来,络绎不绝,是豫北地区与天津之间物资交流的重要航线。合河村为航运码头,因此而繁华。到1969年卫河航运处撤销而终止运输。在这漫长的时间中,石桥默默承担着,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时响起沙沙的雨声,顺着河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青石砌成的桥墩、桥拱及桥栏杆,雨水冲刷过的藏青色的石桥,更加鲜艳。桥拱中间最大,两侧逐步缩小,整齐排列着,桥拱洞券中央雕有吸水兽头,兽头雕刻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寄托着人们祝福石桥永避水害、长存永安的美好愿望。珍珠般闪亮的雨点落在河水中,溅起晶莹的水花,露出一个个笑靥。河边那棵大歪斜杨柳树,有些年头了,杨柳枝上长满了叶子,枝条下垂,接近水面,微风吹过枝条,扭动着袅娜的身姿,好像在为石桥起舞,又增加了石桥的美感。

石桥不是没有生命冷冰冰的建筑,它体现了人类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用诗文来赞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