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李文奇
“一脚院里,一脚院外。”“不是在抢救病人,就是奔赴在抢救病人的路上。”说起医院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的不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石金河如是说。行医20余年,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到主任医师,石金河带领他的团队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
耐心细心,赢得患者信任
1998年,家住安阳市汤阴县的一名患者,咳嗽,咯血,呼吸因难,身体迅速消瘦。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也没有最终诊断。那时的患者心灰意冷,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当时石金河才工作不到一年,在结核病内三科,师从程广新教授。从患者来他们科室的那天起,石金河就能看出来其对医生缺乏信任。要想获得患者的信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程广新教授虽然年迈,但工作兢兢业业,石金河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对患者和工作应该充满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患者住院期间,程广新带领石金河查阅相关文献,仔细分析,最终确诊为肺结核病(结核球破裂)。此时,患者心里的顾虑终于消失了。在沟通时,石金河感觉到,治疗方案对医生来说可能就是写不完的病历、查不完的房、做不完的治疗、下不完的医嘱,但对于患者而言,是救命的稻草,是生的希望。经过3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逐渐恢复健康。20余年过去,石金河不仅与这名患者成了朋友。其亲戚朋友也成了医院的忠实粉丝,充满信任。
尽心尽力,保病人平安
2008年,安阳市一名农民被木刺扎进手里,多次挑也没弄出来,就用创可贴贴在伤口上。7天后,患者感觉喉咙难受,在当地吃药输液不见好转。石金河仔细询问后,考虑“破伤风”的可能性大,就安排患者转入急诊科治疗。
到急诊科后,患者不断地出现肌肉痉挛,嘴张不开、咯痰费劲、喉咙一阵一阵发紧、口唇发青发紫、意识模模糊糊。摆在石金河和其家属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尽快切开气管,一种是继续单纯用药物治疗。
石金河看出患者家属纠结,但时间不等人。石金河斩钉截铁的对患者家属说:“如果我是病人家属,肯定选择切开气管,医生都会尽心尽力,保患者平安。”家属同意了选择切气管。石金河和张建新医生准备好抢救的一切物品,耳鼻喉医师主刀手术,手术很顺利。
由于破伤风病情重,住院卧床时间长,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石金河反复向患者家人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潜在风险。经过10多天精心治疗,患者痊愈。10多年过去,患者现在身体完全正常,逢人便说,医生是伟大的,作为急诊科医生更不容易。
从急诊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到急诊科主任,20余年的急诊临床实践,石金河始终秉承“信守生命,分秒必争”的科训,始终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把病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备受广大急诊病人的赞誉。石金河先后荣获“河南省医德标兵”“新乡市医德楷模”“新乡市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20余年来,无论是面对更多因患成友的病友,还是面对太多无能为力的纠结,无论是面对家属疑惑时的“好人一生平安”,还是面对患者拒绝治疗时的“善良的欺骗”,石金河作为一名医者的态度始终没变——“我不是菩萨,但我愿陪您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