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地铁在行进

□董美华(辉县市)

走出小区,才发现没拿手机,忙折身回去。我知道,啥都能不带,手机不行,离了手机就像出门没带灵魂,寸步难行。

和往常一样,顺路先吃早餐。之后汇入人流,拥挤着通向地铁站。

第一轮,健康行程码;第二轮,地铁出行码;第三轮,人脸识别码……我的手机,只认我这张脸,有了我这张脸,它什么都能干。

地铁驶来,门一开一关,下去几个人,上来几个人。因昨晚喝多了,手机忘了充电,克制着不看。时长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没有手机作伴,实在无聊。于是,对面成了我的视野疆域,开始浏览对面的人和脸。

一侧长座椅能坐六个人,对面从左往右依次排列为: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一个肤白浓妆的胖女人,一个穿长绒衣的眼镜男,两个挨得很紧的小闺蜜,一个穿着什么见习员工工装的男人。除了都戴着口罩以外,还有个共同点,就是时刻保持着和手机的“链接”,可能操作姿态各异,但“初心”基本一致。

地铁每到一站,有上有下。很快,上来一个穿夹克衫的年轻人接替了胖女人的位置。他顺势坐下,靠住椅背,掏出了手机。小闺蜜换成了一对老闺蜜,俩人分享着一堆趣事,她看看她的手机,她指指她的手机。

到了市中心站时,一下子挤上一堆人,门口马上挤满了。

门框右侧站着两男一女,其中有对搭肩而上的情侣。本来女的在俩男的中间,男友用身体将女友与其身边的男子隔开,两人便对着女子手里的手机屏幕,一边追剧一边说着悄悄话。刚一跑神,再看情侣,俩人一前一后齐刷刷地各执手机相拥默立,那气质如出一辙。

有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妞,仨人均拽着扶杆,随着地铁的惯性前倾一点、后仰一下。不论怎样,夫妻俩右手拨拉着手机一刻都没耽误。

这时,有一名身材笔直的男子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居然不看手机。男子一身英气,背包里露出的羽毛球拍就是证明,运动健将嘛,不贪恋“机色”。哪成想,他接了一个电话后迅速“下水”,臣服于刷屏队伍。

举目望去,全是低头一族。都忙。没人搭理我,也没人在意我。我宿醉未消,困意很浓,眼皮开始打架。

就在我双眼一张一合之间,我发现:这节车厢里有一人与我同病相怜,就是那个小妞。她大概觉得太无聊了,绕着扶杆转了一圈儿,停下,一双黑眼珠滴溜乱转。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再绕着扶杆转一圈儿。妈妈不看她,一边拨拉手机,一边呵斥她“别胡乱”。

小妞不理会妈妈,还想再转一圈儿,却被爸爸拦下了。爸爸不看她,用左手牵了小妞的肩头。小妞一个大大的拥抱扑向爸爸,爸爸后退一步,望一眼小妞,摸摸她的头,嗔怪道:“听话,马上到站。”然后,恢复持机状态。

小妞被制止,只好换了戏码,开始摆弄手里的小玩偶,故意不小心掉了,捡起,再掉,再捡,重复着。

“危险!”妈妈瞪了一眼小妞,站到了另一个扶杆下,给小妞腾出些位置。

小妞并不想就此放过妈妈,挪到妈妈面前,对她嘟囔了一句。妈妈不理。小妞又嘟囔了一句。妈妈还是不理。小妞伸手拽了一下妈妈的手机。妈妈动了,挣开小妞的手,关了屏,十分严肃地说:“不许玩手机。”

小妞好像有点受挫了,扭捏着,仰起期盼的眼睛无声地望着妈妈和爸爸。

到终点站的时候,我正好和一家三口并肩下车。听见妈妈说:“小孩子要爱护眼睛,不要总想着玩手机。”然后,爸爸说:“作业写完了吗?”“写完了,也不能玩……”妈妈补充道。

小妞不说话了,也不闹了。

我加速了脚步,握着急待充电的手机扫码出站。出站口电梯广播提示:“请紧握扶手,不要看手机,注意安全。”

我在想,不知道那个妈妈听见小妞的话没有?我听小妞说:“妈妈,你能看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