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只有秋声最好听

□荷衣蕙带(新乡市)

季节是有声音的,春声喧,夏声躁,冬声寒,那么秋声是什么样子呢?大约读过欧阳修《秋声赋》的人会觉得秋声悲,读过杜牧“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的人会觉得秋声哀,而读过郑燮“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的人会觉得秋声怨。

然而,在另一些诗人笔下,秋声却是另一番模样。陆游在《秋声》写道:“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听秋声。”金农的《雨后修篁图》上题跋:“世间都是无情物,只有秋声最好听。”这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的“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当我们带着自己的心境去看待事物,所有的事物也都带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同样是秋季的风声、雨声、落叶声,在不同的人心中会听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于是,就有了诗人笔下或悲或喜、或爱或怨的各种秋声。

秋声是什么?是秋风吹过田野、村庄沾染着瓜果甜香的欢笑声音,是秋水流淌过山间带着野菊花清凉的声音,是草虫秋夜里唧唧鸣叫的声音,是秋雨敲打屋檐滴滴答答的声音,是北雁南归时振翅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就是盈满天地间的秋声。

我是喜欢秋天的,喜欢秋天褪去炎热后的轻寒,喜欢秋空天高云淡的明净,喜欢秋风带着丰收喜悦的微甜。当季节走过春天的喧闹、夏天的燥热,在秋天时倏而就沉潜下来,每到此时,心也会随之安静下来,可以细细品味无处不在的秋声。

之前接到约稿要写潞琴的前生今世,因而有机会结识了齐贤琴社的社长郝丙鹏。在琴社听琴时,我询问琴社有没有丝弦的古琴。郝社长说丝弦用一次伤一次,平时是舍不得拿来弹奏的,籍由着潞琴的缘故,我有幸听到了丝弦琴弹奏的古琴曲。一曲《流水》终了,郝社长问我可听出丝弦与钢弦的差别。我答,差别很大。丝弦之音有静气,钢弦对比之下有燥气。这就像我们画画的人存放宣纸,新纸有火气,有燥性,而存放过几年的宣纸,时光已将其绵柔,能更好地表现出墨色的层次与韵味,钢弦犹如新纸,丝弦则如旧宣。

我的这个比喻,一下子得到了琴社学员的认可。大家也说一张新琴才用时,也有燥性,弹起来诸多不顺畅,需要用一段时间渐渐抚平其火气,弹奏起来才能圆转自如。闲聊几句之后,琴曲继续,是一首《秋风词》。

室内熏香袅袅,琴音泠泠。室外秋云不雨,树树秋声。倏而想起曹邺写的“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此时窗外的秋声与室内的琴音仿若融为一体,在七弦之上,也在天地之间,却又如此安静,静得寂若无人,落叶可闻。

我想秋声是静的,像经过时光晾晒的宣纸,像经过手指打磨的古琴,终于变得成熟而圆融。褪去了春的喧闹、夏的浮躁,只余下沉淀后的静气。这种静是来自万物敛藏前收获满满的安定,也是经历过世事后的通透与明悟。

一个人在城市里慢慢地走,看栾树的蒴果从青绿到橘红渐次变化,那是一树树的秋声,看引黄渠的水缓缓流淌,那是一汩汩的秋声。世间至大至美、无形无象的声音老子称之为“大音希声”,这多像是无处不在却又几不可闻的秋声。

秋日里,踩到一片落叶的咔嚓轻响是秋声,沿街叫卖的莲蓬是秋声,木槿花坠落的声响是秋声……秋声如弦,奏响在天地间的每一个角落。那么,秋声是什么样子呢?是悲是喜?是爱是怨?不,这些都不应是秋声的全部。当我们进入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就能听到秋声里的静气,听到最好听的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