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
多项指标居全市首位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陈曙光
3月7日下午,2023年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之高新区专场召开。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洋介绍了该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高新区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居全市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居全市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8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51.3%;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亿元,税占比95.2%;新增市场主体增长35%,企业个体比112%,均居全市第1位。
2023年,高新区深入贯彻产业兴市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始终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强链主、固链条、优生态。他们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着力“强链主”,先后帮助华兰生物新批血浆站7个,帮助新飞智家协调兴业银行贷款2亿元,确保了华兰生物总投资30亿元的医药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他们还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着力“固链条”,全年谋划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283个,总投资1043.2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117.8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44.8%。总投资5亿元的精泉生物核苷强化剂等52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新飞冷柜等46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2023年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5.1亿元,同比增长11.88%;新设外资企业5家,数量居全市前列。同时,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着力推动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高新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引领十强开发区。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4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达到352个,数量居全市第1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93家、瞪羚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市第1位。
按照市委“规划引领一体、基础设施一体、公共服务一体、产业布局一体”要求,高新区高质量完成辖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强与周边区县城市设计、路网设计、产业布局的协调对接。同时,加强项目衔接,总投资76.8亿元的东部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先行区已全面启动,总投资5.6亿元的德源路、海河路、未来大道下穿高铁高速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德源路下穿高铁高速工程建成通车,新东大道南延工程加快推进,向东与红旗区新东开发区、经开区融合发展逐渐起势成势。实施“一湖一带一湿地、两河三路多节点”生态绿化工程,总投资2.2亿元的纺织路、牧野路等3个带状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工作中,高新区深入践行正确政绩观,着力共享发展新成果。一是新飞小学、新飞幼儿园顺利开工建设,高新区实验小学、和兴中学正在准备施工前期手续,全部建成后,可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正加紧实施建设的高新区医院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床位1500张,为辖区居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三是投入1100万元资金,打造关堤乡乡村文旅环线,完成7个村“三通一规范”工程,成功举办“绿美田园,漫趣关堤”主题葵花节。
2023年,高新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不良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该区着力提高防汛救灾指挥决策、协同联动和实战应急救援能力,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安保、WTT新乡冠军赛等30多场维稳任务,妥善处理各类纠纷1211起。同时妥善协调处置了农民工欠薪、购房户适龄子女入学等突出矛盾。
2024年,新乡高新区将重点做好创新驱动、项目建设、链群培育等六个方面工作。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的发展逻辑,加快整合产业资源,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实现产业能级整体跃升;全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各类资源、用好各种方式,形成大引资引大资、大招商招大商的火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