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泉区: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陈卓
3月8日,在2023年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凤泉区专场上,凤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范俊杰介绍了该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2023年,凤泉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7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市第2位、四个主城区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居四个主城区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居四个主城区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8亿元,同比增长5.3%,全区经济呈现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凤泉区全面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全年实施在续建及新开项目134个,年度计划投资86.19亿元,完成投资90.09亿元,投资完成104.5%。其中,省、市重点项目26个,年度计划投资47.35亿元,完成投资64.63亿元,投资完成率136.5%。
资金争取成效显著。凤泉区争取上级资金8.88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争取区府路防涝排水入新中大道泵站管网等5个国债项目资金2.13亿元、区应急物资储备及冷链物流保障基地等6个专项债券项目资金3.3亿元、财力转移支付2.1亿元及其他上级资金1.35亿元。已入财政储备库项目32个,项目争取和储备走在全市前列。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金融机构全年贷款新增19.72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对企业贷款新增13.41亿元。
产业稳步发展壮大。凤泉区深入开展“工业经济提质年”活动,工业强区势头迅猛。全力打造“335”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规上企业产值达9.5亿元,同比增长10.2%;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产值达13.6亿元,同比增长19.8%。新兴产业蓬勃成势,生命健康产业布局起步,恒峰信成干细胞实验室启动运营,知微生物I类抗癌新药获批临床试验。新增退城(退村)入园企业14家。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居七个区第1位,总数达10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
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凤泉区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攻坚年”活动,城市空间更加优化。总投资6.6亿元的凤泉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打开市区联动格局。盘活闲置用地、批而未供土地608亩,出让地块7宗453亩。总投资10亿元的人才公寓等城市更新项目有序推进,总户数3843户的白鹭社区、市场街周边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基本完工。投资4827万元建设完成宝山路等道路排水管网6.4千米。完成绿化面积约33万平方米;打造社区游园、街头游园6个,新建绿道13公里。
乡村振兴充分发力。凤泉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突破年”活动,走出具有凤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全区粮食总产量达3100万斤,超额完成市定目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723万元,对接项目22个,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工作受到省、市通报表扬。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全年总营业收入达7.87亿元。扎实推动“三通一规范”工作开展,完成38个村道路和供水户户通、28个村污水管网建设、11个村弱电规范。
文旅事业初显成效。凤泉区深入开展“生态品质提升年”活动,旅游业态创新发展,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谋划推进“六园一场”、白鹭化纤工业遗产、新乡“康养谷”、花巷里等重大项目。成功举办潞王陵“牡丹花节”、凤凰山乡村旅游美食音乐节、张门葡萄文化节等旅游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旅游收入1188万元,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657%、751%。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区财政民生支出达5.3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0.2%,19项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268人次,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大力推动二十三中改扩建等教育基础项目建设,连续6年获得新乡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优秀单位”称号。加快推动区医院综合楼、黄塔骨伤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六查一打”专项行动等,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对等工作。持续强化社会治理,凤泉区被评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