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回报让“爱心小信封”变成“爱心大信封”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姬国庆

  辉县义工的“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自2015年开始以来,恰似一束和煦温暖的光芒,照亮了众多困境儿童的漫漫求学之路,累计帮助1000余人次,资助总额200余万元。(《平原晚报》7月30日A04版报道)

  困境儿童得到资助后,用爱心回报社会,这是辉县义工的“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的延续,同样值得为之点赞。

  这条新闻其实有两个“新闻点”:一个是辉县义工的“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倾情帮助困境儿童圆求学梦;二是受资助困境儿童知恩图报,用爱心回报社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条新闻报道,刘清雨曾是辉县义工“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的被资助对象,上大学后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回报社会,通过几年的历练已成为辉县义工的优秀青年代表。

  由此可知,以前,刘清雨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是一名困境儿童。就当时的情况看,如果刘清雨当年得不到辉县义工“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的资助,她的求学道路应该会比较艰辛,甚至还有可能难圆求学梦。

  好在,在刘清雨最困难的时候,辉县义工及时将“爱心小信封”“寄”给了她,帮助她解了燃眉之急,帮助她克服困难,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圆了自己的求学梦。

  刘清雨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进入大学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辉县义工“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产生的正能量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下去,此举就是在用爱心回报社会。

  不言而喻,对于受“爱心小信封”资助的困境儿童来说,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就是对辉县义工的“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的最好回报,值得倡导。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刘清雨只是困境儿童知恩图报的一个代表,其他困境孩子得到“爱心小信封”的资助后,他们也会像刘清雨那样,心怀感恩之心,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让善行义举感染更多的人。

  接力传递爱,涓滴成江海。我们相信,只要受资助的困境儿童都能够像刘清雨那样用爱心回报社会,最终就可以让“爱心小信封”变成“爱心大信封”,让辉县义工的“爱心小信封”助学活动更持久、更温暖、更有力量,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