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结直肠癌早期筛查让群众身体更健康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申长明)1月15日下午,我市召开“实事惠民生·干出‘新’精彩”2024年新乡市重点民生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开展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该项民生实事开展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人数居第2位,死亡人数居第4位,并成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影响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意见》,2024年3月,省卫生健康委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健康河南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方案明确到2030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诊疗水平稳步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80%等工作目标。为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癌症患病风险,实现由治病向防病转变,2024年,新乡以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为突破,市委、市政府将其纳入新乡市重点民生实事,予以保障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重点民生实事工作部署,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一是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协同高新区管委会、上海交大新乡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在上海交大专家的指导下,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订了技术方案和项目推进路径。同时,确定了技术服务能力较强的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承担项目的实施;三是市疾控中心与市新闻媒体及各区卫生健康委等有关单位紧密配合,通过电视台、报纸以及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了筛查进机关、进社区(村)、进工厂、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对我市符合条件的45周岁至74周岁无禁忌症的常驻居民进行早期筛查,全年共完成2.56万人筛查,圆满完成了2024年工作任务。
为保障筛查的工作质量,市卫生健康委组织技术专家通过线下、线上多次召开培训会、沟通会,并进行现场指导,确保标准统一、操作规范。各具体实施单位组建筛查队伍,建立了高效的筛查网络,专门负责结直肠癌民生实事筛查工作的实施,加上市民的积极参与,有力保障了筛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结合上海交大的技术标准,我市建立了高效的筛查网络和科学的筛查流程,探索实践了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新乡”模式。这种筛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方便、低成本等特点。筛查过程全程可质控和追溯,保障了筛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安全,与其他早筛方式比较,新乡市的早筛模式卫生、经济、高效、便捷。筛查数据显示,2.56万人中试剂阳性报告占10.7%,1107人肠镜筛查出息肉及以上750人,筛查出腺瘤及以上癌前病变377人,其中进展期腺瘤99人,结直肠癌13人,社会效益明显。
这次早筛中,对筛查发现的腺瘤、息肉等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患者,专家都进行了干预,实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很多参与群众受益;另一方面,从医疗体系来看,通过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又让医护人员能将精力投入患者身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的实施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也提升了居民防癌健康素养水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努力。2024年,我市结直肠癌早筛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展望未来,全市卫健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继续探索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市癌症防治服务体系,助力我市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同时,也将加大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