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区迁建启新篇 污水处理绘“绿”卷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崔敬)2月18日上午,在封丘县荆隆宫镇港北新区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每天来自周围村庄及企业的1万吨污水在此化浊为清,可用于群众灌溉。
生活污水处理厂就像区域的“人工肾脏”,是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俯瞰荆隆宫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泵、粗格栅、细格栅、生物池、二沉池、转盘滤池等单体建筑有序连接分布,平静的管道间里,大量污水在此实现“变身”。
“我们进行24小时监测,每天都会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值班人员会把数据同步传输给上级,并根据数据随时进行工艺调整,确保水质达标。”技术员郭华说。
据了解,荆隆宫镇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的民心工程,目前已累计投资4000万元左右,在39个村的大小巷道铺设标准下水管网近20万米,建成17座乡村污水末端处理设施。
目前,当地污水管网户户通每村建成比例在93%以上,有效实现了辖区几万人农村生活污水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和防洪减灾短板,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