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市专场
加快推进“二次创业”
坚定扛牢“挑大梁,作贡献”责任担当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 陈卓)3月17日上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长垣市专场上,长垣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邓国永,以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坚定扛牢“挑大梁,作贡献”责任担当为主题,对长垣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长垣市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2024年,长垣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00亿新台阶,完成704.11亿元,稳居全省县域前10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68亿元,税收收入40.14亿元,税占比达74.8%,收入规模、税收规模、税收比重分别居全省县市第5位、第1位、第13位。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通过着力打造“产业、创新、资本”三个生态,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围绕构建“4+2”产业体系,加快延链补链强链。2024年起重装备产业实现行业总产值381亿元,被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授予“起重机械之都”称号。医疗器械产业克服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回落、带量采购等影响,通过存量升级、增量突破、开拓市场等措施走出下行调整期,恢复正常发展态势。驼人血液透析设备获全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成功组建。建筑防腐业加快向无人机喷涂等新材料、机具等上游制造业延伸发展,谋划建设防腐电力产业园,争创国家级城市基础设施材料防腐蚀重点实验室,2024年产值完成525.8亿元,占新乡全市近2/3。
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为切入点,加快建设投资40亿元的先进材料产业园、投资30亿元的数字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实现了新兴产业“从0到1”的培育导入,汽车零部件产业实施倍增计划,努力用3年时间实现产值超50亿元,打造中部地区重要支点。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名单,正全力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俄、中非、中阿等外贸平台启动运营,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2.5%,高于全国47.5个百分点。
创新生态加速形成。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抓手,选定100家重点企业成立企业创新联盟,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省科学院等100余家高校院所深化合作,每年列支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创新奖励资金,已累计发放8.28亿元。累计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16个。资本生态日趋完善。建立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融资通道,充分发挥蒲慧金服平台作用,创新“科技贷”“业务员贷”等金融产品。2024年,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高效运转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投放贷款19.7亿元,其中为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放款5.97亿元。
城乡发展深度融合。聚焦建设“中等城市”,持续推进城乡发展“理念、产业、交通、生活、治理、文明”六大融合,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截至2024年年底,城镇人口达55.2万人,城镇化率达61.27%。城市道路、燃气、供水、供暖、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40.62%,80座公园游园遍布城市街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05平方米。完成城区52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城市防汛除涝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四通三化一规范”实现3年任务2年落地,近50%的农户创成“五美庭院”。
长封一体协同推进。深入贯彻落实新乡市委、市政府推动长封一体化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两地政府月度联席会议机制,全力抓好产业导入,舒适医疗、国图包装新材料、科蓝尔环保设备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3D打印、叶腊石生产、中晶环境CCH催化剂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长封一体化改革经验成功入选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省市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所,新增学位5240个,“入学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PM10、PM2.5、优良天数、综合指数等空气指标均居新乡市第1位,天然文岩渠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首届君子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开展惠民文化活动1600余场,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800余场,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