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工匠”绽异彩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张世彬通讯员薛浩泽)4月16日,记者走进获嘉县太山镇丁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与盎然的绿意。在村民的房前屋后,一支由本土工匠组成的“乡村工匠”队伍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丁村村干部李东说:“多亏了这些工匠师傅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的村庄节点打造进度得到了飞速提升!”据了解,近年来,太山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新,充分激活本土人才资源。他们聚焦基础建设、乡村治理、生态提升这三大关键领域,通过组建“乡村工匠”队伍,成功破解了多项建设难题,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让昔日的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针对“三通一规范”项目面临的资金紧张、技术力量薄弱等挑战,太山镇各村党支部积极行动,建立了“工匠+项目”工作机制。他们充分发挥“乡村工匠”长期扎根农村、熟悉本地环境的优势,创新实施了“1+N”结对帮带施工小组。这些小组以片、街、户为单位独立承包施工任务,并按照“工时换工分”的模式参与村内道路硬化、管网铺设等工程。

  在深化开展“五清五拆五整治”及“一清三规范”专项行动中,太山镇各村依托“3533”党群代表议事会,创新组建了“乡贤工匠智囊团”。他们共推选出26名德高望重的老匠人担任矛盾调解员,充分发挥他们在人熟、地熟、事熟方面的治理优势。在违建整治中,工匠们灵活运用专业经验,制订了“一户一策”的拆除方案;针对不规范合同问题,他们通过“丈量公示+现场演绎”的形式划清了土地边界,有效消除了村民的疑虑。

  针对乡村建设专业力量薄弱的问题,太山镇党委创新实施了“绿美工匠”培育工程。他们通过“引进来+传帮带”的双向发力模式,一方面积极邀请兄弟乡镇的“工匠能手”到该镇开展“节点打造流动课堂”;另一方面建立了“师带徒”的传承机制,围绕乡村规划、文化墙打造及园林规划等专题,因地制宜地开展现场教学并提出宝贵建议。

  此外,各村还纷纷组建了“红色工匠小分队”。他们利用废弃的砖瓦、陶罐等材料,建成了14处“街心花园”、12处文化墙绘长廊以及25处改造后的闲置宅基地“四小园”。其中,丁村的工匠团队通过“瓦片嵌花径、石磨作景墙”的创意,将一处废弃庭院成功蜕变为“风月无边”的网红打卡点。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废料重生、匠心筑美”的生态振兴新图景。

  据悉,下一步,太山镇将持续深化“乡村工匠”品牌建设,建立工匠人才库和星级评定制度。他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的“土专家”变身成为“乡村建设师”,为全面推进和美太山建设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