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彦锋:根植热土报桑梓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崔敬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原阳县靳堂乡姚寨村“80后”沙彦锋既是一名伺弄田地“生万物”的农民,又是一名从事生物质能源开发的企业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这些年,早已致富的他没有奔走于大城市,而是将根深深扎进家乡的热土,用智慧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发光、绚彩,让街里乡亲们有活干,能挣钱、多挣钱。
沙彦锋11岁时,父亲便早逝了。他是在磨难和坚韧中历练大的“苦娃娃”。初中便辍学的他远离家乡务工,脚步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做过营销、养过鱼、种过大棚蘑菇,依靠勤奋和智慧,他积攒下了一桶桶来之不易的“金”。
2008年,回乡的沙彦锋看到秋收后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的滚滚浓烟备感心痛。他敏锐地意识到:家乡每年产生的大量秸秆,不是负担,而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借着政策的东风,学习了先进的秸秆可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的技术后,沙彦锋拿出全部积蓄,创办了一家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开发企业。每年的夏收、秋收季,沙彦锋企业的车辆早早驶入田间地头,将一捆捆秸秆进行回收,解决了群众处理秸秆的后顾之忧。如今,沙彦锋的企业每年可消化周边乡镇秸秆废弃物上万吨。
2013年9月,沙彦锋果敢注册成立了原阳县运发农牧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从此,他开始驰骋在3000亩农田里,用老农民的虔诚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智慧巧生“万物”,也开始在为群众服务的大海中尽情畅游。
2020年,作为新上任的村干部,沙彦锋毅然决然垫资60万元,为村里的耕地打井、架线、添置变压器,完善了一系列的用电浇地配套设施。
自小辍学而外出打拼的沙彦锋深知知识的力量,从2009年开始,每年他都为母校姚寨村中心小学捐款、捐物,目前已达20万余元。
入党20多年来,沙彦锋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村民心中留下了光和热。近年来,他发起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余次,累计捐款捐物近200万元。因此,他荣登了今年8月新乡好人好事榜(助人为乐类)。
如今,风吹日晒给了沙彦锋黝黑的面庞,这仿佛是土地在他身上刻下的印记。而比肤色更深的,是他对家乡的眷恋与责任。